比起翠玉所居住的府城市區裡嘈雜的市聲,鄉間的風景讓她感到自在。
一位高級政府官員對《路透社》表示,這是「四方安全對話」國家團結合作的重要訊號,是將這個平台作為印太地區常規外交的一部份。白宮發言人莎琪(Jen Psaki)說:「四國的會議表明拜登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盟友和夥伴的重視。
兩人的訪問將是拜登政府1月上任以來,美國外交政策和國防高官對亞洲盟友的首次訪問。」她說,四國預計將討論全球社會面臨的一系列問題,「從新冠疫情的威脅,到經濟合作,當然還有氣候危機。9日的會議,將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(Antony Blinken)和國防部長奧斯汀(Lloyd Austin),計劃3月下旬訪問日本和韓國之前幾天舉行。《路透社》報導,一位美國高級官員說,會議計劃宣佈融資協議,以支持提高印度冠狀病毒疫苗的生產能力。印度聲明說,四方領導人將討論正在進行的抗擊疫情的努力,並探索「合作的機會,以確保印太地區擁有安全、公平和負擔得起的疫苗」。
印度外交部則說,領導人將討論「共同關心的地區和全球問題,並就維護自由、開放和包容的印太地區的實際合作領域交換意見」,也說,這次峰會還將涉及供應鏈、新興和關鍵技術、海上安全和氣候變化。」 拜登政府承諾與盟友協商,共同討論美國對中國政策的內容,因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正在經歷幾十年來,雙邊關係的最低點。《蘋果》沒有缺席盛會
哈利加入訪談後,也説自己和奶奶的關係非常親密,後來更強調,那位在梅根懷孕期間,擔心他們的兒子Archie「膚色會有多深」的皇室成員,絕對不是奶奶和爺爺。策略4:將梅根定位成戴安娜第二 因為種族歧視和皇室制度的錯,導致梅根產生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,甚至有了自殺的念頭,而這與當年的戴安娜有許多相似之處,所以梅根與哈利希望藉由和戴安娜掛勾,讓輿論產生同情。她也提到自己曾因為在皇室的生活極度不開心,一度想尋短。看完這場兩小時的「世紀訪談」,我才發現BBC新聞報的部分,讓人震驚的程度根本只是完整版訪問的十分之一還不及,姑且先不論梅根和哈利説的是否完全屬實,內容中提到的種族歧視議題、心理健康(mental health)問題等,都是目前英國社會最「政治正確」或最熱門的話題,果然大大撼動了整個英國輿論界。
目標確立後,接著就是定調傳播策略,以及落實具體的訊息內容了。訊息:梅根在訪談剛開始不久時就向歐普拉表示,英國女王就像自己的奶奶或外婆一樣,不但對她非常親切,一起搭車時還主動將保暖的毛毯分給她蓋腿,而梅根也有扮演好孝順孫媳婦的角色,譬如在得知高齡99歲的菲利普親王住院後,曾直接致電女王,表逹關心。
策略2:千錯萬錯,都是種族歧視的錯 在英國,甚至在整個歐美世界,種族歧視已經是當前最重要的社會議題(沒有之一),也是最受到關注的「政治正確」。當然,英美兩邊各有觀點,本來就是民主社會的自然現象,誰對誰錯也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。除了梅根批評英國皇室對她提出的種種限制,哈利也表示自己以前被皇室制度困住(trapped)而不自知,直到遇到梅根才豁然開朗,但他説自己的家人包括爸爸和哥哥在內,都還繼續被皇室制度困住而不自知,這樣的結果造成他和其他的皇室成員漸行漸遠,而後來在梅根出現自殺念頭,皇室卻無法提出解決方案後,這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,在缺乏支援和理解(lack of support and lack of understanding)的情況下,他終於選擇離開皇室,移居美國。Photo Credit: AP / 達志影像 策略3:皇室制度不但把人困住,也不提供援助 除了種族歧視,第二個讓哈利和梅根需要離開皇室的主因,就是皇室制度的設計不夠人性化,不但讓人失去自由,更失去說話的權利。
她還強調,在皇室的四年生活,時常被要求當個沈默的人,對她這樣一個原本追求女權的人來說,不但覺得寂寞,還非常痛苦,她甚至用《美人魚》的故事做比喻,説她嫁給了自己的王子,結果失去了自己的聲音。其實哈利在很久以前就曾多次將梅根和自己的媽媽掛勾作比較,批評媒體不該霸凌梅根,以避免發生在他媽媽身上的悲劇,再次發生在自己太太的身上。這個策略是針對美國市場所設計,因為美國沒有皇室,人民很難想像失去行動自由,甚至被剝奪話語權的生活狀態,因此很容易在美國社會產生共鳴。他們夫妻倆接受美國知名脱口秀主持人歐普拉的獨家專訪,並在3月8日晚間於英國的ITV電視台完整重播這場訪談,據說吸引了英國境內超過1100多萬人收看,總觀看人數佔英國全體人口的六分之一。
以我自己周遭英國親友的反應來說,許多人不但覺得這件事就是「兩個被寵壞的孩子在胡鬧」,有些甚至在臉書上發起「用女王照片洗版」的運動,以抵制漫天而來的梅根哈利專訪新聞。梅根和哈利希望引用自己身為種族歧視受害者的經驗,讓訪談提升到一個更宏觀的層次,呼籲世人種族平等仍有努力的空間。
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在我一個外國人的眼中看來,這個訪談目前引發的效應,已經擴散到英國人與美國人對國族價值的認同,畢竟英國一直以來保有皇室傳統,説明他們覺得這個系統「work for them」,而美國在經歷過去年的「Black Life Matters」事件後,種族議題幾乎到了可以被無限上綱的程度。訪談中甚至舉出許多例子,比較同樣的主題放在梅根和她大嫂Kate Middleton身上,似乎經常呈現一反一正的撰文風格,並以此為依據,指控英國媒體結構性地歧視梅根。
此外,梅根也提出英國媒體時常妖魔化她,譬如在她和哈利決定離開英國時,創造了「Magxit」這個字眼,或是常常以負面的角度報道她的新聞。畢竟加入皇室成員是一份工作,是要領薪水的,如果連對「職務要求」都沒做過研究,不但有不夠敬業之嫌,也絕對稱不上是好員工,這對個人品牌經營而言,會有不好的效果。哈利則暗示他和梅根出訪澳洲時因為太受歡迎,似乎遭到皇室成員的嫉妒,處境和當年的戴安娜很相近。訊息:梅根告訴歐普拉,進入皇室後她就再也沒看過自己的護照和車鑰匙,頓時失去行動力,也不能隨意去和朋友聚會,只能過著沒有自由的生活。如果這些梅根和哈利的指控,經過查證後都是事實,那絕對會成爲英國皇室的「世紀危機」,不但皇室形象會受到重創,甚至可能促成英國國內出現反皇室的浪潮,更嚴重的是,這股風氣也有可能會蔓延到大英國協(The Commonwealth)的其他國家。作為在英國與台灣的行銷、公關界打滾了八年的資深顧問,我想要分析整個訪談的主軸與架構,從行銷與公關的角度,來看梅根和哈利到底想藉由這個事件對全世界傳達什麽訊息,還有他們用的傳播策略又是什麽。
一字一句看完這場世紀訪談,才發現新聞報導已經算保守 儘管在英國住了10年,我平常其實是個對皇室冷感的人,但昨天白天一整天,BBC不斷用大篇幅報道歐普拉訪問梅根和哈利的種種細節,其中許多標題聳動到一度讓我有種「BBC小報化」的幻覺,因此我對自己說,晚上ITV重播時我一定要一字不漏地看完這場訪問,因為只有透過自己的眼睛,我才會相信這些話真的是出自前皇室成員。以下將整場訪談拆解,分析如下: 策略1:強調自己和女王的關係好得很 雖然是要告狀,但還是要確保不直接批評到女王本人,因為英國女王是全世界人氣最高的皇室成員,如果真的和她翻了臉,難保不會被圍剿,加上如果有了女王的高人氣加持,對未來事業鋪路也有幫助。
2021年的3月8日國際婦女節,有一位婦女向世界控訴她在夫家以及夫家的社會所受到的委屈,她就是Meghan Markle,英國哈利王子的妻子梅根。訊息:梅根談到和Kate Middleton妯娌間有心結,曾為了舉辦婚禮的細節而被大嫂「弄哭」。
訪談中的四點缺失,反而成為被人批評的把柄 梅根和哈利的這場世紀訪談,固然點出了許多非常重要的議題,包括種族歧視、心理健康、英國媒體結構性的偏頗等問題,以及喚起眾人對戴安娜多年前因狗仔而喪命的回憶,算是成功把「家務事」升級到公共事務,但從公關形象的打造來看還是有以下四點缺失,容易落人口舌,甚至淪為被人批評的把柄: 首先,梅根説自己在嫁給哈利前,從來沒有針對英國皇室做過研究,甚至連見女王要行「屈膝禮」都不知道,講好聽是天真,講難聽一點就是白目。訊息:梅根提到自己在懷孕期間,哈利告訴她,某位皇室成員曾向他表示,不知道當時未出世的Archie「膚色會有多深」,令她非常震驚,而她也暗示,膚色問題似乎是造成兒子不是王子、也不會有保全的原因
看完這場兩小時的「世紀訪談」,我才發現BBC新聞報的部分,讓人震驚的程度根本只是完整版訪問的十分之一還不及,姑且先不論梅根和哈利説的是否完全屬實,內容中提到的種族歧視議題、心理健康(mental health)問題等,都是目前英國社會最「政治正確」或最熱門的話題,果然大大撼動了整個英國輿論界。其實哈利在很久以前就曾多次將梅根和自己的媽媽掛勾作比較,批評媒體不該霸凌梅根,以避免發生在他媽媽身上的悲劇,再次發生在自己太太的身上。她也提到自己曾因為在皇室的生活極度不開心,一度想尋短。以我自己周遭英國親友的反應來說,許多人不但覺得這件事就是「兩個被寵壞的孩子在胡鬧」,有些甚至在臉書上發起「用女王照片洗版」的運動,以抵制漫天而來的梅根哈利專訪新聞。
畢竟加入皇室成員是一份工作,是要領薪水的,如果連對「職務要求」都沒做過研究,不但有不夠敬業之嫌,也絕對稱不上是好員工,這對個人品牌經營而言,會有不好的效果。哈利則暗示他和梅根出訪澳洲時因為太受歡迎,似乎遭到皇室成員的嫉妒,處境和當年的戴安娜很相近。
梅根和哈利希望引用自己身為種族歧視受害者的經驗,讓訪談提升到一個更宏觀的層次,呼籲世人種族平等仍有努力的空間。此外,梅根也提出英國媒體時常妖魔化她,譬如在她和哈利決定離開英國時,創造了「Magxit」這個字眼,或是常常以負面的角度報道她的新聞。
這個策略是針對美國市場所設計,因為美國沒有皇室,人民很難想像失去行動自由,甚至被剝奪話語權的生活狀態,因此很容易在美國社會產生共鳴。目標確立後,接著就是定調傳播策略,以及落實具體的訊息內容了。
訊息:梅根在訪談剛開始不久時就向歐普拉表示,英國女王就像自己的奶奶或外婆一樣,不但對她非常親切,一起搭車時還主動將保暖的毛毯分給她蓋腿,而梅根也有扮演好孝順孫媳婦的角色,譬如在得知高齡99歲的菲利普親王住院後,曾直接致電女王,表逹關心。訊息:梅根談到和Kate Middleton妯娌間有心結,曾為了舉辦婚禮的細節而被大嫂「弄哭」。訪談中的四點缺失,反而成為被人批評的把柄 梅根和哈利的這場世紀訪談,固然點出了許多非常重要的議題,包括種族歧視、心理健康、英國媒體結構性的偏頗等問題,以及喚起眾人對戴安娜多年前因狗仔而喪命的回憶,算是成功把「家務事」升級到公共事務,但從公關形象的打造來看還是有以下四點缺失,容易落人口舌,甚至淪為被人批評的把柄: 首先,梅根説自己在嫁給哈利前,從來沒有針對英國皇室做過研究,甚至連見女王要行「屈膝禮」都不知道,講好聽是天真,講難聽一點就是白目。哈利加入訪談後,也説自己和奶奶的關係非常親密,後來更強調,那位在梅根懷孕期間,擔心他們的兒子Archie「膚色會有多深」的皇室成員,絕對不是奶奶和爺爺。
訊息:梅根提到自己在懷孕期間,哈利告訴她,某位皇室成員曾向他表示,不知道當時未出世的Archie「膚色會有多深」,令她非常震驚,而她也暗示,膚色問題似乎是造成兒子不是王子、也不會有保全的原因。策略2:千錯萬錯,都是種族歧視的錯 在英國,甚至在整個歐美世界,種族歧視已經是當前最重要的社會議題(沒有之一),也是最受到關注的「政治正確」。
以下將整場訪談拆解,分析如下: 策略1:強調自己和女王的關係好得很 雖然是要告狀,但還是要確保不直接批評到女王本人,因為英國女王是全世界人氣最高的皇室成員,如果真的和她翻了臉,難保不會被圍剿,加上如果有了女王的高人氣加持,對未來事業鋪路也有幫助。她還強調,在皇室的四年生活,時常被要求當個沈默的人,對她這樣一個原本追求女權的人來說,不但覺得寂寞,還非常痛苦,她甚至用《美人魚》的故事做比喻,説她嫁給了自己的王子,結果失去了自己的聲音。
他們夫妻倆接受美國知名脱口秀主持人歐普拉的獨家專訪,並在3月8日晚間於英國的ITV電視台完整重播這場訪談,據說吸引了英國境內超過1100多萬人收看,總觀看人數佔英國全體人口的六分之一。如果這些梅根和哈利的指控,經過查證後都是事實,那絕對會成爲英國皇室的「世紀危機」,不但皇室形象會受到重創,甚至可能促成英國國內出現反皇室的浪潮,更嚴重的是,這股風氣也有可能會蔓延到大英國協(The Commonwealth)的其他國家。
本文由于心何忍网绿叶制药于心何忍网的认可,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,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,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“中国煤炭报|井下“慧眼”识“三违” 作业全程可追溯”